【常用别名】练实(《集注》),金铃子(《药谱》),苦楝子(《本草图经》)。
【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河南、甘肃等省。冬季果实成熟呈黄色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以四川产质量优,为道地药材,故称川楝子。
【炮制方法】净制除去杂质(《中国药典》1995年版)。
切制切厚片或捣碎(《中国药典》)1995年版)。
炮制
1、炒制
取净川楝子厚片或碎块,置热锅中,用文火炒至表面焦黄色时,取出,放凉(《中国药典》)1995年版)。
2、盐制
取川楝子片或碎块,用盐水拌匀,闷透,置锅中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干。每川楝子片或碎块100kg,用食盐2kg(《规范》)。
3、醋制
取川楝子片或碎块,用米醋拌匀,闷透,置锅中,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干。每川楝子片或碎块100kg,用米醋20kg(《规范》)。
4、麸制
用大火将锅烧热,撒下麦麸至冒烟时,倒入川楝子块,炒至深黄色,筛去麦麸即可(《汇典》)。
5、酒制
取川楝子加酒拌匀,置罐中蒸8小时,至酒尽为度。每川楝子100kg,用黄酒30kg(《汇典》)。
6、砂制取原药,拣净杂质,先将砂放入锅中炒热,再放入药拌炒,炒至药呈棕褐色或棕黑色,质泡,取出放冷,筛净砂,用时捣碎(《云南》)。
7、烤制
先预热中药烤制箱,使箱内温度达到150℃时,将铺薄层川楝子片或碎块的烤盘放入烤箱,烤制30分钟,取出(《烤制法》)。
【成品性状】川楝子:为不规则的厚片或碎块。表面黄白色,松软。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外皮金黄色,革质。气特异,味酸、苦。炒川楝子:外皮焦黄色,发泡,有焦斑。气焦香,味苦而涩。盐川楝子:色泽加深。味咸苦。醋川楝子:色泽加深。略有醋气。麸炒川楝子:呈深黄色。有焦香气。酒制川楝子:颜色加深。微有酒气。砂烫川楝子:呈棕褐色或棕黑色。质泡。
【性味与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用法与用量】4.5~9g;或入丸、散。
【处方应付】处方写川楝子、苦楝子、金铃子、炒川楝子付炒川楝子;写盐川楝子、醋川楝子、麸炒川棟子、酒川楝子、砂烫川楝子、生川楝子各随方付给。
【炮制作用】川楝子,味苦性寒,有小毒。生品擅于杀虫疗癣,多用于虫积腹痛,头癣。炒后可降低毒性,缓和苦寒之性,以舒肝行气力强,多用于肝郁胁痛。盐制后可引药下行,作用专于下焦,多用于腹痛,疝气疼痛。如《得配》有“清火生用,治疝煨用,头痛酒蒸用”的记截。
【化学成分】主含川楝素、生物碱、山柰酚、树脂、鞣质等。
【现代研究】工艺研究:用卧式转盘切药机加工川楝子,此法每小时可切制250kg,比人工提高工效几百倍,且片形好,碎末少(1、2)。采用蒸气软化法,使蒸气透过果皮浸人果核,达到果肉软而不稀,果核硬而不坚,易于切片。这种方法制得的药材饮片厚薄均匀,且炒制时,用电动转锅,锅温一致,翻炒均匀,提高了质量,减少了损耗。同时,川楝子有小毒,经蒸气软化后,既利于切片又可使毒性成分受热破坏而减低毒性。经醋炒制使川楝子生物碱等难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形成易溶于水的醋酸盐,在煎煮中既能较多溶出,又增强了川楝子舒肝行气止痛和驱虫的功效。湿热砂闷烫法和粉碎机加工法,均可缩短果核软化时间,提高工效(4、5)。还有砂烫法、盐炙法,可破坏蛋白质和毒性,提高临床疗效。
【贮藏与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上一篇: 常见中药药性——砂仁
下一篇: 水蛭的功效与作用-食...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