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通网欢迎您!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药材知识 > 正文

中药材:糯米

来源:腾讯新闻 浏览:4685次 时间:2022-12-19 08:32:27

药材名称:糯米

别名:稻米、江米、元米

采收加工:秋季颖果成熟时,采收,脱下果实,晒干,除去稻壳即可。

药用部位:去壳的种仁

产地:全国。

科:禾本科

原植物:糯稻

植物情况:一年生栽培植物

糯稻(OryzasativaL.var.GlutinosaMatsum),禾本科(Gramineae)一年生草本植物,是稻的粘性变种,其颖果平滑,粒饱满,稍圆,脱壳后称糯米,又名“江米”,外观为不透明的白色,与其他稻米最主要的区别是它所含的淀粉中以支链淀粉为主,达95~100%,因而具有粘性,是制造粘性小吃如粽子、八宝粥、各式甜品和酿造甜米酒的主要原料。糯米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价值较高。

糯米药材性状:

(1)长籽型 长椭圆形,略扁,长4-5mm,宽1.5-2mm。一端钝圆,另端歪斜,有胚脱落的痕迹。表面浅白色,不透明,平滑。质坚硬,断面粉性。蒸煮后韧性极强,有光泽。气微,味甘。

(2)圆籽型 籽粒较短圆,长3-4mm,宽1.5-2.5mm。

糯米药性:

【鉴别】理化鉴别 取糯米粉末或在糯米剖面上滴加碘-碘化钾溶液,显棕红色。与粳米和灿米相区别。

【性味】甘;温

【归经】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止泻;缩尿;剑汗;解毒。主脾胃虚寒泄泻;霍乱吐逆;消渴尿多;自汗;痘疮;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或入丸、散;或煮粥。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纲目》:脾肺虚寒者宜之。若素有痰热风病,及脾病不能转输,食之最能发病成积。

【各家论述】

1.《别录》温中,令人多热,大便坚。

2. 孙思邈:脾病宜食,益气止泄。

3. 孟诜:治霍乱后吐逆不止,清水研一碗,饮之。

4.《本草拾遗》:主消渴。

5.《四声本草》主痔疾,(糯米)以骆驼脂作煎饼服之,空腹与服。

6.《食性本草\能行荣卫中血积。解完青毒。

7.《纲目》: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

【复方】

①治三消渴利:糯谷(旋炒作爆蓬)、桑根白皮(厚者,切细)等分。上每用秤一两许,水一大碗,煮取半碗,渴则饮,不拘时。(《三因方》梅花汤)

②治自汗不止:糯米、小麦麸(同炒)。为末,每服三钱,米饮下,或煮猪肉点食。(《纲目》)

③治久泄食减:糯米一升。水浸一宿,沥干,慢炒热,磨筛,入怀山药一两。每日清晨用半盏,入砂糖二匙,胡椒末少许,以极滚汤凋食,大有滋补,久服令人精暖,有子。(《刘长春经验方》)

④治下痢禁口:糯谷一升。炒出白花,去壳,用姜汁拌湿,再炒为禾,海服一匙,汤下,三服。(《经验良方》)

⑤治虚劳不足:糯米入猪肚内蒸干,捣作丸子,日日服之。(《纲目》)

⑥治腹痛:糯米一、二升。炒极热,盛长袋中,缚于痛处,细研八角茴香三钱,以盐酒随时服之。(《摄生众妙方》)

⑦治妊娠胎动,腹痛,或下黄赤汁:糯米一分,黄耆一两(锉),芎藭一两(锉)。上药,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三分,去滓,不计时候,分温三服。(《圣惠方》)

⑧治小儿头上生疮及肥疳疮:糯米饭烧灰,入轻粉,清油调敷。(《普济方》)


会员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

实力认证

我的足迹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