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紫花地丁
别名:铧头草、光瓣堇菜
采收加工:5-6月间果实成熟时采收全草,先净,晒干。春、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药用部位:全草
产地:全国
科:堇菜科
原植物:紫花地丁
植物情况:多年生草本
高4-14cm;果期高可达20余cm。根茎短,垂直,淡褐色,长4-13mm,粗2-7mm;节密生,有数条细根。
叶多数,基生,莲座状;叶柄于花期长于叶片1-2倍,具狭翅,于果期长可达10余cm,上部者较长,呈长圆形、狭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5-4cm,宽0.5-1cm,先端圆钝,基部截形或楔形,稀微心形,边缘较平的圆齿,两面无毛或被细短毛,果期叶片增大;托叶膜质,苍白色或淡绿色,2/3-4/5与叶柄合生,离生部分线状披针形。
花梗通常多数,细弱,与叶片等长或高出叶片;花紫堇色或淡紫色,稀呈白色,喉部色较淡并带有紫色条纹;萼片5,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基部附属物短,末端圆或截形;花瓣5,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距细管状,长4-8mm,末端圆;雄蕊5,花药长约2mm,药隔先端的附属物长约1.5mm;子房卵形,花柱棍棒状,柱头三角形。
蒴果长圆形,长5-12mm,无毛。种子卵球形,长1.8mm,淡黄色。花、果期4月中旬至9月。
紫花地丁药材性状: 本品多皱缩成团。主根长圆锥形,直径1~3mm;淡黄棕色,有细纵皱纹。叶基生,灰绿色,展平后叶片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150px,宽1~50px;先端钝,基部截形或稍心形,边缘具钝锯齿,两面有毛;叶柄细,长2~150px,上部具明显狭翅。花茎纤细;花瓣5,紫堇色或淡棕色;花距细管状。蒴果椭圆形或3裂,种子多数,淡棕色。气微,味微苦而稍黏。
优等品以色绿、根黄者为佳。
紫花地丁药性:
味苦,辛,微寒,入手少阴心、足少阳胆经。消肿毒,疗恶疮。
地丁行经泄火,散肿败毒,治痈疽瘰疬,一切疔毒恶疮。
敷饮皆良。
紫花地丁,更胜白花者。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切碎,干燥。
【性味】 苦、辛,寒。
【归经】 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15~30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贮藏】 置干燥处。
【备注】
(1)紫花地丁多用于热毒壅盛之时,内服多配合银花、连翘、野菊花等同用;外用可取新鲜地丁草捣烂外敷疮痈局部。
上一篇: 中药材知识:泽泻
下一篇: 晒不死的中药——马齿...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