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华佗开辟第一块药圃伊始,亳州便与中医药结下不解之缘。如今,这“一株草”已走向“一条链”,在药都大地深深扎根,飘香世界。
近年来,我市以推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为重点,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中药颗粒剂生产、中药流通、中医药科研和文化传播等链条完备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
2024年,全市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达2102.6亿元、增长11.9%;其中,中药材种植业产值47.64亿元、增长2.4%,规上医药制造业产值502亿元、增长10.9%,中医药流通贸易额1553亿元、增长12.5%。
中药材贸易智能化
虽然2025年药市开市大典在2月15日才举行。但2月13日早上7点不到,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内已经人声鼎沸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商穿梭其中,挑选着心仪的中药材。
记者看到,在交易大厅西一门入口处,一块大屏幕上实时滚动显示中药材的价格和供求信息;每个摊位都附有一个绿色二维码,扫码便可看到商户的经营信息、仓储地址和投诉建议;市场显眼处张贴着智慧导览查询系统的海报,手机扫码便可一窥市场全貌……
“如今的中药材市场已经不单单是具备药企采购、现场交易、批发零售等单一功能的传统药市,而是一个集医、养、文、旅融合发展的‘专业化、数字化、产业化、国际化’智慧药市。”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质量部经理刘洋清表示。
近年来,我市一直在加快中药材市场的转型升级步伐。2024年,我市学习借鉴义乌市小商品市场先进经验,结合亳州市中药材市场特点和发展前景,制定《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制度和服务管理规范》,统一市场内标志标识,推动管理主体与经营主体协同发力,共同提升市场管理和运营水平。我市还持续在样品行增设价格指数发布平台、客户服务中心等多个功能区。建立“中药材专业市场导航服务”系统,实现市场智慧位置导航服务。
中药材种植规范化
近日,在亳州市兴梦家庭农场,各种机械轮番上阵,工人们也加班加点,采挖药材、平整土地、播种新苗,好不热闹。
兴梦家庭农场负责人徐永祥告诉记者,“和过去相比,现在中药材种植很多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生产效率和科技含量大大提升。”
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是亳州市做优中药材种植的缩影。2024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27.08万亩、增长2.13%,中药材种植产值47.64亿元、增长2.43%。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面积50.07万亩、增长8.52%。
品质优良的中药材,离不开好的种子种苗,在亳州兴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药用植物组培繁育中心,何首乌、玄参、亳菊等中药材原种种苗正在培育中。
“我们从源头加强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体系建设,系统开展道地药材种质资源保护、药材良种繁育与药材品种创新,建成亳州市中药材种质资源圃,完成构建亳菊、白术等中药材组培生产体系,赋能中药材高质量生产。”亳州兴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凯表示。
药材好,药才好。我市着力保障种源品质,高水平建设药用植物组培繁育中心,构建亳菊、白芍等中药材组培生产体系35种,年产第一代种苗1000多万株,在地扩繁能力2.5亿多株。兴禾农业、诵芬堂两家企业的亳菊种植基地成功入选安徽省首批植物类道地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名单。
中医药制造数字化
近日,在亳州市永刚饮片厂有限公司包装车间里,工人们将自动分装的白芍饮片封口后,将包装袋上的追溯二维码一一激活,被赋码后的中药饮片等于办了“身份证”。顾客只需要扫一下码,这包饮片在哪生产、原料来自哪里,都一目了然。
该追溯系统依托信息技术,建立中药材采购、中药饮片生产加工、中药饮片销售等环节的可追溯链条,实现中药材重点品种“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谁经过手,谁来负责”的全链条监管。
2024年,我市建成亳州市中药饮片生产信息化追溯系统,实现应用全覆盖,荣获国家“2024年药品监管典型案例”。
在亳州,中医药数字化进程不断深入。
我市探索打造华佗中医药大模型,通过科技赋能、“互联网+”助力中医药产业,推动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围绕中药材大宗单品交易,建设全国(亳州)中药材产业互联网平台。
同时,我市持续提升中医服务数智化水平,搭建华佗智慧中医药服务平台,成立“安徽华佗互联网中医院联盟”,试点建设集线上诊疗、处方流转、中药制备、健康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互联网医院。建设智慧中医辅助系统,涵盖中医全科智能辅诊、中医智能质效分析、群众健康管理等功能,系统覆盖全市107家基层中医馆,基层中医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025年,我市将继续大力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将现代中医药打造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引领中医药产业向“新”而行。
上一篇: 药材行情触底反弹显机...
下一篇: 河南中医药,真“中”...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