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临潭县抢抓农时推进春耕生产,立足“临潭大黄”“临潭当归”两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优势,科学谋划中药材产业布局,全县掀起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热潮。
今年,临潭锚定打造9.57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目标,重点在长川、羊永等乡镇建设千亩党参、当归示范基地,同步推广柴胡、黄芪等道地品种。
为激发群众种植积极性,县农业农村局推出差异化奖补政策,柴胡每亩种子补助60元,大黄种苗每亩补助300元,当归、党参等品种按监测户每亩700元、脱贫户及村集体每亩600元、一般户每亩5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并配套地膜每亩补助10公斤。
在长川乡森之源合作社基地,农技专家现场指导药农实施机械化播种、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
“今年种了60多亩黄芪、党参,有技术员驻点指导,还有政策保险兜底,心里踏实很多。”药农胡景荣边铺地膜边说。
县农技站组建的16支服务队深入16个乡镇,协同国家科技特派团攻克当归早薹等技术瓶颈,推动中药材种植提质增效。
“我们正构建‘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陈建军表示,将通过建设种苗繁育中心、推广全程机械化、完善溯源体系等措施,力争将中药材产业打造为乡村振兴支柱产业。今年全县中药材年交易额预计突破3亿元,将带动2.8万农户增收。
目前,临潭县中药材产业已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产品销售到岷县、陇西等药材集散地。
上一篇: 进口牛黄试点放开 最...
下一篇: 没有了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