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通网欢迎您!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提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法规 > 正文

贵州岑巩:荒山种出“金疙瘩” 茯苓开出“致富方”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340次 时间:2025-07-16 08:23:31

近年来,岑巩县羊桥土家族乡祝坝村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利用低效山林资源发展中药材茯苓种植,以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让深山孕育的“金疙瘩”成为促进群众增收的“致富方”。


盛夏七月,羊桥土家族乡祝坝村茯苓种植基地迎来采收期,满目苍翠覆盖山地里,村民们正穿梭其中有序进行着茯苓采挖工作。大家三两一组,手持锄头、背着背篓、俯身忙碌,一个个色泽鲜亮、个头饱满的茯苓破土而出,现场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茯苓是去年七月种下去的,现在迎来了第一批采收,每天有10人左右的工人在基地干活,一天大概可以采收茯苓500公斤,单颗最大的有二三十斤。”祝坝村茯苓种植户吴仙桃说。


祝坝村山林资源丰富,且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非常适合茯苓这类喜阴耐湿的中药材生长。2024年,因照顾小孩长期在家谋生的吴仙桃夫妻俩看准了茯苓的市场前景,投入4万元从邻近的江口县购入种子,并在家门口流转山地,利用这片山坡1000余个废旧枞树桩尝试种植茯苓。


茯苓是一种药食兼用的中药材,用途广泛、市场需求量大,这也让吴仙桃发展茯苓产业有了底气。经过一年的悉心管护,加上当地良好的自然条件,茯苓基地今年迎来首次采收,并取得了不错的产业效益。


“茯苓的采收周期有一到两年时间,后续采收还能保持现有产量的话,那么产业效益还是可观的。”吴仙桃笑着说,根据目前市场行情,茯苓供不应求且销路很广。目前,她与江口县一家收购商已达成销售协议,收购价格还在商议中,价钱合适就直接全部售卖。


曾经闲置的低效山林,如今因茯苓种植焕发出新的生机。这种“以废育新”的种植模式,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更让群众在家门口找到了增收渠道。同时,将原本利用率低的坡地、林下空间因地制宜转化为中药材种植基地的探索,也为当地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助推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会员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

实力认证

我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