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通网欢迎您!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提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法规 > 正文

中药制剂发展路径加速蝶变

来源:新浪财经 浏览:89次 时间:2024-11-20 08:14:07

在中药制剂企业发展过程中,前期的政策环境与资金是否充足常决定其能否起步,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在品种引进与研发、生产、经营等方面能否创新思维模式及是否顺利转型,则对其能否站稳脚跟至关重要。


品种引进与自研并重


品种是企业的生存命脉,中药制剂企业需尽快落地品种,但区域内品种来源的渠道有限,外部引进又受到跨省区域审批政策壁垒的影响,因而较多企业只能望洋兴叹,特别是在一些中药材生产大省,有的企业只能转向药材批发、零售和饮片加工等方向。通过并购中药企业的方式是获得中药制剂品种的途径之一,但终归绕不开资金投入的要求。如何鼓励区域内企业自主研发制剂品种、积极引进自主研发人才、打破区域壁垒,大力度扶持落地品种的产品生产与销售等将是中药制剂产业发展需要破解的难题。


笔者认为,企业可以采取“多轮驱动”的模式促进中药制剂品种的落地。针对有一定研发基础、实力和人才队伍的研发企业,立足走自主研发的路子,采取“仿创结合”“以仿养创”的模式,解决品种自研可持续投入的资金问题。针对生产主导型的中药制剂企业,可通过受托研发的布局与规划,以及通过并购企业的方式,引进跨区域品种,实现规模化生产,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实施低成本战略,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竞争优势。在总部经济模式下,支持通过兼并、收购省区外的企业,获得生产销售的中药制剂品种,进而使省区域内、外产生联动优势,打破政策限制的壁垒。针对营销驱动型的企业,结合税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协助研发型企业的研发成果转化和生产型企业的品牌推广。


企业遴选具有临床价值且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的品种后,在受到研发端资金投入、经营端监管、生产端成本和质量压力、管理端应收账款周转偏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还必须在思维模式上有创新举措并承担创新举措不成功可能带来的风险。


突破生产与经营传统模式


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在于创新。中药制剂企业又该如何在生产与经营环节突破传统思维,实现新的创新模式?


中药制剂生产环节如果只采用传统生产模式,存在消耗大、成本高、效率低、质量难以控制等问题,企业要引入“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等创新思维,在生产实践环节实现新的转型。企业通过智能化技术应用,可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品牌竞争力。比如,中药机器人设备可以自动化完成中药配制、加工、粉碎等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稳定性,缩短生产周期,同时减少了传统人工制造过程中的交叉感染和误差,进而保证中药品质和药效。再如,可以在节能、循环利用、流程再造等绿色化方面实现转型突破。


中药制剂的经营环节,在稳固传统的第一终端、第二终端、第三终端销售渠道运营的基础上,实施“线上电商与线下体验式营销”相结合的模式,比如,数字化线上营销,线上电商运营的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流行的O2O、B2C等模式,将中药卖场、线上平台、体验式中药展示厅等相结合,使消费者可以有更全面、更专业、更可信的线下销售体验和线上产品的选择。通过既能看到又能摸到甚至体验到的展示,消费者不仅能够深入了解中药品牌,而且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中药产品的质量和功效,一旦产生重复购买,现金流就会比较顺畅,也可以规避不规范的经营风险。


聚焦创新转型难的问题


企业要关注和借鉴传统中药制剂企业的转型创新点。包括:


1、研发企业的经典“仿创结合”“以仿养创”模式,比如,正大天晴、齐鲁、科伦等创新药管线,其研发资金大多来自于自身的仿制药业务,企业将创新药研发作为战略重点的同时,也不放弃“首仿”“高端仿制药”的造血能力,仿制药业务为创新药研发提供了稳定现金流。接下来要解决哪些中药可以仿、如何仿、哪些品种要争着仿等问题。


2、研发企业关注改良型新药研发,比如,“剂型改良”成为企业主要发力点,因为“改良型新药”具有平均投资少、开发周期短、风险较低的优势,不少改良型新药也展现了不俗的商业化前景。


3、跨界业绩的兑现为创新药研发注入活力。比如,在创新转型路上,四环医药除了布局创新药外,也把目光放到了医美市场,由于公司医美产品销售收入实现了高速增长,为创新药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4、在创新药研发成功后,商业化是中药制剂企业面临的又一挑战,企业应重视支付与渠道的多元化。在支付端,企业要积极尝试国家医保、惠民保、商业健康险等不同支付方式,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支付体系;在渠道多元化方面,企业应根据产品性质布局渠道,在传统医院渠道外积极探索DTP药房等零售市场机会,同时尝试拓展海外市场机会。


5、中药制剂企业在运营模式上虽然受到了许多挑战,但创新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产品质量和品牌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将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入中药制剂生产和销售中,让中药这个历史悠久的产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进而从“泛泛创新”向“优质创新”发展,借助现有渠道、供应链和成本优势,选择合适的创新转型路径,实现业务突破的快、准、狠,能够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会员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

实力认证

我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