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通网欢迎您!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提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法规 > 正文

华亭:药材变“药财”富有“良方”

来源:中国甘肃网 浏览:144次 时间:2025-04-18 09:03:13

位于华亭市西北部的河西镇,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成为独活、大黄等道地中药材的天然生长宝地。


近年来,河西镇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丰富药材资源,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和多业态融合,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走出了一条“种药兴产、以药富民”的特色发展之路。


试验成果共享,土地生“金”提效益


河西镇依托彩娟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连续三年建成百亩中药材试验示范基地。基地每年引进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目前已取得宕昌、华亭大黄,湖北、华亭独活等品种在适应性、产量等方面的显著成果。这些成果通过实地观摩和手把手教学等方式,迅速推广到药农中,使得河西镇的药材品质跻身全省前列。


“基地每年建设前期都会邀请专业人士进行科学规划,种植过程中实施标准化管护,并通过无人机精准播撒有机肥,采收期还引进了挖药机。政府也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政策补贴。”基地负责人马彩娟自豪地说,“过去种药靠经验,现在靠科技,产量涨了三成,价格还高,药农们的腰包越来越鼓了。”


链式发展破瓶颈,小药材闯出大市场


“种得好,更要卖得俏!”马彩娟介绍说,“通过多年的种植和销售经验,我探索出了多种销售渠道,不仅自己的药材卖得好,还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为乡亲们提供了稳定的销路。”


据悉,河西镇在中药材种植和销售环节已初步形成产业链优势。当季挖出的新药因品质好、个头大,由彩娟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系药贩优先收购,晾晒好的干药订单远销安徽亳州等地,形成了上游种植、下游销售的产销一体化模式。


即将建成的河西镇中药材晾晒棚,配套药材晾晒架等基础设施,将为全镇药农提供药材晾晒场地,进一步提升药材晾晒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粮药轮作获双赢,药田里倒出“新花样”


每当被问及这片谷子地以前种的是什么,河南村支书荆小军都会耐心解释:“以前种的是药材。为了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作物收成,去年我们进行了倒茬种植,药材收获后改种谷子,事实证明收成非常好。”


2024年,河西镇创新实践了粮药轮作模式。连种两年的百亩中药材试验示范基地摇身一变,成了百亩谷子试验田。倒茬种植后,谷子作为一种耐旱、适应性强的作物,充分利用了土壤中残留的养分,生长势头旺盛,收成喜人,为药材产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联农带农促共富,家门口端起“绿饭碗”


“土地流转有租金,基地务工有薪金。”脱贫户张金莲在镇上的中药材试验示范基地和谷子试验田常年务工,月收入1200余元。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在家门口务工,既能照顾家里,又能自食其力地挣点零花钱。”


河西镇百亩中药材试验示范基地和千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了联农带农作用。近几年累计组织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500余人次,吸纳务工1.2万人次,代销中药材150余吨,带动群众户均增收4000元。


从“靠山吃山”到“点药成金”,河西镇以“一株药草”激活了乡村振兴的“整盘棋”,药材产业已然成为撬动产业振兴的“绿色杠杆”。


会员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

实力认证

我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