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通网欢迎您!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分析 > 正文

稳步攀升的土茯苓

作者:王一帆 来源:药通网 浏览:10972次 时间:2023-07-16 10:50:32

土茯苓,系野生,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攀援状灌木,生长于海拔1800m以下的林下、灌木丛中、河岸或山谷中,也见于林缘与疏林中。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云南、广西、广东、湖北、湖南、福建、江西,浙江和安徽。


随着近几年土茯苓价格的上涨,有的产区大量采挖后,产出货源越来越少。目前市场上土茯苓货源主要来自广西、云南、贵州,湖南。土茯苓采挖后,留下的残根断径再生需要3-5年。虽然近几年贵州遵义等产地有小面积家种,但,因生长周期长,加上种植成本投入高,暂未形成大规模种植。


回顾土茯苓历史价格,2006年以前长期在10元一下运行,2007年下半年小幅上涨至10元上下,2008-2009年在11元左右浮动近两年时间,2010年价格进一步涨至12-13元,2011年涨至14.-15元,2012年涨至16元左右,2013-2015年在17-18元上下浮动。2016年土茯苓价格涨至20元左右,2017-2018年又回落至18-19元。2019年下半年土茯苓突然发力上涨,从18元涨至30元左右。2020-2021年土茯苓在30元上下徘徊近两年时间,2022年涨至33-35元,目前价格依然坚挺在35元左右。


从土茯苓历史价格变化不难看出,近十多年来价格总体是上涨的,而且,一次比一次涨的高。2006年以前土茯苓价格在10元一下浮动,那时野生资源较多,当时的物价也不高,人们有采挖积极性。2008年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采挖野生药材的人员减少,其价格也随之有所上涨。


随着土茯苓价格的上涨,野生资源也被大量采挖出来,可采挖的资源逐渐下降,也增加了采挖难度,导致了价格也在不断上升。


土茯苓具有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的功效。具有治疗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拘挛疼痛、瘰疬、疮疡等作用, 随着土茯苓在医药方面的应用,极大的刺激了土茯苓需求。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食用方面的用量也在逐年增加,目前土茯苓年需求量达5000吨左右。


综合分析,土茯苓随着野生资源的减少,其价格仍有上升空间。也许随着土茯苓价格的高升,将有人大面积发展种植,不过,因家种需要生长3-4年,短期内难有大量的家种货源冲击市场。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会员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

实力认证

我的足迹

提示